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年来,中国的校服是怎么变丑的?|头条

以下文章来源于重庆教育智讯 ,作者黄歆歆




说到校服,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曾经有人调侃:“校服毁掉了中国人的青春!”也许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说起学生时代,恐怕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都是穿着肥大的红蓝绿款运动服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的样子。


更残忍的是,你以为你是青春是这样的:


▲ 图片来源 网剧《最好的我们》


但现实说,你的青春是这样的:




中国的校服一直这么丑吗?

其实它也好看过。



民国时期:开启制服式校服时代


女生:中式斜襟立领齐腰上衫 / 西式过膝百褶裙 / 白色长筒袜 / 黑色西式牛津皮鞋


男生:阴丹士林布长袍 / 西装 / 中山装 / 鸭舌帽


▲ 图为林徽因与表姐妹们身着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校服合影


▲ 身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男学生们


▲ 30年代的学生们


辛亥革命之后,西方现代思想的传入引发了中国青年对于美与自由的追求,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们成为摩登思想与新潮文化的追求者,打破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限制。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下,中国产生了最新潮的第一代校服。


随后,文化氛围与思想意识的进一步活跃,改良版的新式旗袍逐渐成为最受女学生青睐的服装。


▲ 燕京大学女生的旗袍穿着


▲ 燕京大学合唱团



建国初期:简洁、朴素的衬衫制服


西式白衬衫 / 深色制服裤 / 及膝裙


五六十年代,由于思想意识的转变和物资的匮乏,工人阶级引领了生活的新风尚,学生的制服由繁复变得简单。


▲ 图片来源 电影《青春万岁》


▲ 50年代的小学生


其实这个款式和配色在今天看来也不难接受。



八十年代:仿海军服的改革时代


女生:白衬衫 / 天蓝色背带裙

男生:天蓝色领子白衬衫 / 短裤


改革开放以后,校服的设计也变得百花齐放,虽然没有统一的设计,但是改良式海军服无疑是最受欢迎、最时髦的校服形式,象征着“干净”、“朴素”、“纯洁”。


▲ 1986年 北京某中学教室内


▲ 80年代的小学生们



九十年代至今:“面口袋”一统天下


各种颜色的涤纶运动服



1993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意见》,将校服的概念真正带入校园,开启了“面口袋”的时代。


配色丑陋、款式单一、尺码不和,是现代校服的主要槽点。虽然有的学校开始尝试“白衬衫+百褶裙”的校服选择,但是仍旧逃不脱剪裁拙劣的困境。




校服是怎么变丑的?



二十年代的“文明新装”色调素雅大方、款式端庄却不失活力,将中国传统的婉约之美与西方的简洁、现代相融合,独特的审美使之成为学生装束的时代经典。

而三四十年代流行的中式旗袍则将校服穿出了十二分的摩登。


哪怕是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盛行的蓝白相称的西式衬衫加短裤、背带裙的组合,也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天真纯洁展露无疑。


怎么到了今天,校服就变丑了呢?



集体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 


今天中小学校园中流行的“面口袋”校服来源于90年代风靡全国的运动夹克。1984年,中国派出了第一支运动队伍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并斩获15枚金牌;1990年,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亚运会。运动场上飒爽英姿的中国健儿成为全国人民追随的偶像。


▲ 图为许海峰身着“梅花牌”运动服上台领奖


所以,当1993年国家要求推广“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校服时,运动夹克理所当然成为首选。


季羡林曾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重视实际的民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确实,只有实用主义是维持基本生活的唯一选择。


涤纶材质不掉色、不缩水、成本低的特点,让校服显得更平价、耐穿,而宽大的设计又使得校服具有更强的通用性,无论身高、体重、性别,都能往里塞,而且一套校服就能应对三个季节:春秋季校服里只穿一件单衣即可,冬天则可以往里套上厚毛衣。


而学校为学生定制校服时,只需按照身高发放即可。这也大大降低了学校的操作成本。


但在今天的城市里,大部分人已经不愁吃穿,可生活品位却还停留在温饱年代。


是我们不能设计出好看的校服吗?还是校长故意与正常的审美为敌?


其实都不是。是对实用至上的观念让人们忘记了美的意义,甚至是恐惧美,远离美。



“面口袋”校服的拥护者往往是为校服买单的家长们——大多数家长认为“丑校服”有利于抑制攀比、遏制学生早恋的心思。


2007年南京某中学就征求了学生意见定制了美观的韩版校服,但学生家长知道后却惊呼“男女生都这么漂亮,难怪女儿要动心思!”迫使校服不得不放弃新校服的方案。


但如果把早恋和攀比归罪于校服,校服表示,这个锅真是又大又黑。反而,若因惧怕“想歪”,而剥夺了孩子追求美的权利,这似乎更是因噎废食了。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是不是保护孩子的爱美之心,更有利于孩子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我们的孩子缺乏的不是“审丑”的能力,而是发现美、欣赏美、留住美的眼睛。



审美教育的缺失 


白岩松曾说:


我们究竟把审美放在了如何重要的位置?看看中国的校服就知道了,校服好不好看可真透露了一个民族的内心。我们校服的特点就是:想找比它难看的太不容易了。而且我们的家长给孩子定的校服都要大一号,学校也要大一号,所以我们从小到大就没穿过合身的衣服。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审美。这恰恰发生在我们的校园之内。


实用至上、缺乏设计的“面口袋”校服让原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变得性别模糊、死气沉沉,毫无美感可言。


服装是人的第二层肌肤,校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装,既是学生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如果连跟孩子生活如此紧密的校服,都丝毫没有“美”的价值,那他们又如何能够学会从唐诗宋词、青砖碧瓦中去感受精彩纷呈的艺术;从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去欣赏四季流转的自然;从春花秋月、柴米油盐中去寻找诗意的生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美,正是民族之魂的直接展现。


中国并非没有美学。从古代中国的“青青子衿”到近代社会的斜襟旗袍,无论是华丽繁复,还是简洁质朴,都体现着东方世界的独特与优雅。


经历了艰苦岁月的洗礼,经历了对美的失落和遗忘,在物质富足、文明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孩子该如何重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会美丽人生的意义。


校服或许是审美教育的开端,道阻且长。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田艺苗:从小缺失的审美这一课,我们该如何补上?

土味审美正在摧毁我们的下一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资深班主任直言: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在“假努力”,家长在“假关心”!


作者丨黄歆歆

来源丨校长会(ID:xiaozhangclub

责编丨花花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